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

施洗者約翰


圖:耶穌接受約翰的洗禮,傳統正統教會圖像

在那個時代,遇見耶穌之前,人們先認識的是「施洗者約翰」。
像一個希伯來先知一樣,他傳揚著「悔改」的信息。他呼籲:上帝國就要來臨了,回轉到上帝的路,才能逃避將來的憤怒。他也開始一種儀式,深深地影響了後來的基督教,就是「洗禮」。
約翰的洗禮,是潔淨自己,迎接生命新方向的洗禮。也許有著詩篇51篇的精神:
「求祢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,並潔除我的罪。」(詩篇51:2
「上帝啊!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,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(堅定)的靈。」(詩篇51:10


圖:在曠野中的施洗者約翰,Hieronymus Bosch

四本福音書都提到這位耶穌的「先驅者」,約翰宣揚著,彌賽亞就要來臨了,他把自己定義為「曠野裡呼喊的聲音」,「預備主的道,修直祂的道路的人」,他不以彌賽亞自居。
圖:在曠野裡的施洗者約翰, Caravaggio


他住在曠野裡,像一個從這個世界引退去苦修的宗教人,他的生活樸素單純,「穿著駱駝毛的衣服,腰束皮帶,吃的是蝗蟲野蜜。」(馬可福音一章6節)這種造型,和耶路撒冷的祭司是很大的對比。祭司穿的是細麻布的以弗得(袍子),吃著細麵餅和各樣牲祭。

路加福音還有施洗約翰的誕生故事,特別寫出施洗約翰和耶穌在各自母親的胎腹裡的「相遇」。(路加福音一章44節)。這一幕,成為許多畫家喜歡描寫的圖像。(我也有畫過。)路加福音的觀點,顯然著重在施洗約翰和耶穌的連結。在聖靈的引導下,兩個人的生命從一開始就相關連。



兩幅達文西的作品:
上:巖窋終的聖母(基督聖嬰與施洗者約翰)
下:施洗者約翰



在《約翰福音》裡,施洗約翰非常確定:耶穌就是他所宣揚的彌賽亞。不過,在《馬太福音》裡面,我們看到在監獄裡的約翰需要詢問耶穌的作為,「再確定」祂是否就是那一位。(馬太福音十章2-6節)


追隨約翰,並接受他的洗禮的人應該不少。四本福音書也都提到耶穌在約旦河接受約翰的洗禮。耶穌接受洗禮之際,聖靈如鴿降臨在祂身上。只是,《約翰福音》當中的描述,看不大出耶穌是否有接受約翰的洗禮,只說耶穌「到約翰那裡去」,約翰「見證」聖靈臨到耶穌。看起來,在《約翰福音》當中的施洗者約翰,與其說是替耶穌洗禮的人,還不如說是耶穌接受「靈洗」的見證者。

耶穌接受約翰的洗禮。(現代作品,Davezelenka)

《約翰福音》裡,施洗約翰作為一個「見證者」的角色是非常明顯的。他主要的「見證」,就是證明耶穌是上帝之子。在第三章,他的門徒來報告說,曾和他們在一起的耶穌,現在有自己的門徒(有些本來還是約翰的門徒),他們也都在為人施洗。施洗者約翰說了有名的句子:「祂必興旺,我必衰微。」他為耶穌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喜樂,認為這是上帝對這個世界的計畫終於要完成了的表徵。

「祂必興旺,我必衰微!」Matthias Grünewald

神學人通常都會被教導,要以施洗者約翰為楷模,特別是約翰福音當中所描寫的施洗者約翰,一生都只為了在眾人面前「見證耶穌基督」。
在許多藝術作品裡,也都會看到施洗者約翰伸出他的手指,指向基督,不管他是個不滿兩歲的小童,還是滿面鬍鬚的成年人。


施洗者約翰之死


在《共觀福音書》(馬太、馬可、路加福音)裡,我們會讀到約翰的言語嚴厲,特別是對當時被羅馬帝國「分封」的希律王,他勇敢地加以批評,以至於被關在監獄裡,後來,又被殺害了。依照《馬可福音》的記載,希律娶了自己的嫂嫂希羅底,被施洗者約翰批評,就找機會把他關了起來,但找不到合理的罪名好殺他。有一天,希律大宴賓客(軍方的人和地方領袖),希羅底的女兒(在傳說中有個名字叫莎樂美)進來跳舞,希律被迷得願意把一半江山給這位年輕的女孩,她卻要求要「施洗約翰的頭」,還要放在盤子裡給她。
於是,施洗者約翰被砍了頭,死去的頭顱還被陳列在盤裡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施洗約翰的之死 Lucas Cranach Jr. 


這是一個戲劇性張力很大的政治謀殺故事。在當時一定是個大醜聞。這個故事也預表了耶穌的受難,那種沒有致死的罪名可控告,卻要用權力硬幹,然後又互推責任,洗手表明無辜,擺出無奈姿態的情況,會再上演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:施洗約翰的頭。Francesco del Cairo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